重识标准

发布于:2016-12-22 11:13:32 - 查看:16125次

在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依山环水”之风水宝地上,不仅记载着秦皇汉武大唐盛世的辉煌年代,还烙刻着一个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的企业的兴盛荣辱。标准,这个与共和国同龄,在中国缝机历史上书写过辉煌且极其重要的名字,于这一片土地上代代繁衍生息。七十年来,从大上海到古都西安,专注与坚韧,细致与粗犷交织融合,兼顾中国东西部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标准文化与核心能力。

 

辉煌时刻

启程于1946年的标准,始终见证和亲历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进程,标准人亦不断地用实际行动经历着“临危受命”、“响应号召”的责任担当。七十年的光辉岁月,标准用无数辉煌书写了一段段让人敬佩的行业传奇。


从抗美援朝炮火隆隆,中国第一台工业缝纫机的诞生起,老一辈标准人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为战争时期的军需被服生产提供坚强后盾。

为响应国家号召,1951年,标准前身惠工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68年,惠工人迎来一个艰难的抉择:国家调整工业布局,支援三线建设,惠工厂全迁陕西。在故土情深与事业发展的艰难抉择中,“标准”的先辈们舍小家顾大家,陕西缝纫机厂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标准”在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此后,率先实现横向经济联合,更名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 果断进行产品转型,全面转至工业缝纫机生产,生产中国第一代高速平缝机、第一代电控高速平缝机。今天看来,标准不同的阶段性典型事件亦可以有助于梳理其发展的脉络。作为国企改革的领军角色,标准2000年上市成为其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发展的契机。2002年,GC62系列新型双针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新产品;2007年,GC6180系列/6720系列获行业首个节能环保产品认证;2009年9月,新logo全球发布仪式于CISMA2009同期举行,西安标准欧洲有限公司落座德国凯泽斯劳滕,成为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2011年5月,X-FEED和VETRON获“Texprocess2011技术创新奖”,同年9月,TYPICAL首获全球缝制设备行业节能环保认证;2013年6月VETRON5374热风机获得“Texprocess2013技术创新大奖”;2015年5月,威腾品牌旗下AUTOSEW自动缝纫机再次蝉联“Texprocess2015技术创新大奖”;2016年10月,“模块化智能缝纫机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成果通过国际领先水平鉴定。

行业中唯一的国家银质奖,行业中第一个通过的节能环保双认证,行业中首先倡导的电控系统终身保修制度,无数个第一与领先,成就了“标准”品牌诚信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工业缝纫机为代表,“标准”、“威腾”、“海菱”三个品牌,提供宽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能力。

这一系列高光事件成为标准高速发展的标志,也与这一期间其于行业中活跃程度相匹配。可以说,此阶段标准企业战略强调的两个方面得到了很好贯彻:加快国际化布局,强化品牌建设。

 

逆境遇困

七十年历史,这是足以彪炳中国缝制机械历史的岁月;两家上市国企之一,这是行业屈指可数的国之长子,亦是缝机人引以为傲的“优良资产”。昨天,如此之多的光环,如此多的荣誉集于一身。然而今天,这个昔日的行业宠儿骄子今天似乎走入了困境。有人会问:标准究竟怎么了?


自2008年始,在受经济走势及下游持续低迷影响下,波及行业整体走低。在此期间,标准亦受到了极大冲击。2015年起至2016年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销量及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业未能实现盈利。

业绩下跌激化了业内长期对标准的议论:那么,这个曾经被视为技术品质领先行业,国际化战略布局较早、管理最规范的国企优等生,今天面对的不仅仅是自身异常严峻的生产经营压力,更是外界对标准的种种猜测与质疑。

其实,自2014年起,在标准新一届领导班子看来,企业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当前行业下行,导致市场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而标准十余年高速发展下来,内部亦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二者相互做用的集中体现。

首先,是高悬成本与市场低价之间的矛盾。随着下游服装行业高库存、高成本、用工难、低订单的压力迫使订单不饱满且呈现碎片化特征,市场渠道进一步下沉,从传统大订单大客户向小微客户转变。以小微客户为主的市场对价格敏感度愈来愈深,而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之下,低价格、低质量水平的产品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这对于以中高端客户为基本定位,有着稳定的供应链条,服务于品牌客户和规模以上客户,以追求品质为先的标准而言,原有的市场空间被大大压缩,

标准的成本问题已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众所周知,管理规范是国企优势,但亦成为了发展的双刃剑。管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运营压力极大。此外,自主研发投入,质量为先的理念,零件体系相对封闭,采购成本较高。相对民营企业的游刃有余,种种困难直接反映在标准产品竞争力上。

其次,是需求的快速转移与相对滞后的市场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随着服装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一些在外销有传统优势的企业抓住契机,有效地弥补了内销的缺口。同时,小微客户比例的上升亦对以国内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为传统优势领域的标准造成极大冲。

企业的战略定位决定着产品的组合,运作策略与经营模式亦不能脱离企业对自身的定位。船大难掉头,规模庞大、不具成本优势,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标准很难于短时间内在产品定位、生产布局、渠道拓展、市场规划等各方面的应对速度同民营企业相提并论。

其三,是长期效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数十年来,标准以行业内平缝机领先产品上量寻求规模,以追求品质第一的高研发投入,更通过平缝机技术研发所拥有的心得与积淀衍生了许多市场适销产品,而非以低价追求短期效益,更多着眼于对未来企业长期效益的战略布局,对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益处。对于标准而言,这是一条曲高和寡且艰难异常之路。如何正视这一困难,新一届标准领导集体高度保持一致,即:坚定地走自主创新,品质为先,担当骨干企业责任之路不动摇。

 

磨砺求解

君子遇困,逆则宜进身处瞬息变化、非生即死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业态发生深刻变化的缝制机械行业,2014年,标准新一届领导集体深刻思索自身定位,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新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创造一种属于标准特质的道路。

面对市场结构现阶段发生颠覆性变化,在行业普遍以价格为砝码进行市场份额争夺的时候,标准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定当下发展之路,那便是:坚持中高端市场定位不动摇,聚焦技术创新与质量,通过深度调整来摆脱低价格、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坚定技术领先

2009年,标准在拥有超过百年缝纫机生产底蕴的德国凯泽斯劳滕成立欧洲公司,吸纳机械、电子、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数十位德籍技术专家,借助外脑,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2012年,“威腾”系列产品惊艳亮相,集成声、光、电、磁、气等技术元素,拥有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技术,既是前沿技术的引领者,也是面向全球服装、鞋帽、箱包、汽车、家具等领域顶级客户、面向全球高端精密机械制造的主导力量。最为亮眼的模块化和超声波技术,是标准欧洲公司独家创造的两项最典型前沿技术。模块化技术,极大地解决了装配过程的互换性和灵活性,能够非常灵敏地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同时,也通过缝制设备内在的机构创新,明显改善缝纫效果,为客户带来速度的体验和品质的提升。超声波技术利用超声波粘合,实现无线缝纫,为客户带来智能、高效、资源节约的全新体验,满足宽领域的需求。

标准强调利用欧洲公司高端技术,在充分消化吸收基础上,快速调整产品结构,有序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并推动公司主导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市场切换。如欧洲公司会同公司本部研发机构开发的GC6910新型电脑平缝机,已成为公司新一代主导产品,今年二季度已实现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批量供货。

在资金支持上,标准每年投入超过销售收入5%以上的资金,推动集成创新,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导地位,SolidWorks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建立模型、高速摄像机、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仪、三坐标测量仪等一批集成信息化的设计软件与精密测量仪器,保证了设计、试制与制造的顺利实现。

技术创新上的大投入,也让标准获得了诸多收获:多项技术连续四次获得德国机械制造业联合会颁发“技术创新奖”,实现中国企业获取发达国家官方大奖零的突破;6款产品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节能环保双认证,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业缝纫机品牌;专利技术成倍增加。

欧洲公司多名欧洲闻名的机械、电控、机电结合、工业设计方面的专家和管理人才,通与公司国内技术力量团队协作,为公司本部和国内子公司的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行业技术领导能力。

 

步入高端领域

以威腾品牌的新一代智能缝制设备巩固了标准引领行业的技术能力。随着产品市场影响的不断积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其基本型产品已经实现了稳定供货,拥有这些独创技术的高端产品,已批量进入欧美顶级品牌服饰、箱包如LV、HUGO BOSS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原产地工厂,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公司的顶级服装品牌提供稳定供货。

2015年,欧洲公司与世界知名汽车内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品提供、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多层次合作。暨高端服饰、箱包等领域之后,公司成功实现向汽车内饰领域的品牌拓展。

2016年3月,与标准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法国高端汽车内饰企业,VETRON5000系列产品的单笔订单数量不断增加,显示欧美市场对这一系列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司迅速调整生产模式,对“威腾”系列产品的生产组织剥离重组,发挥集约制造的优势,加紧制造,以满足客户需求。直接的效果就是2016上半年标准欧洲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1%。由于供不应求,临潼本部也正在酝酿新的生产线。

随着对威腾的消化吸收,标准品牌产品技术领先优势愈发明显,并得到国内高端用户的逐步认可。标准股份本土研发的全自动模板机,把复杂工序简单化,通过专有的机构和模具,使作业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适应西装、休闲装、工装、裤子口袋作业的自动开袋机,能够满足不同款式、不同工艺要求的缝纫需求。

实现双针线迹切布、包边、缝纫同时进行的切包一体机,可以替代三台机器的缝纫,“换人”效果立竿见影。无油技术在产品制造中的应用,一方面避免了油污对服装的污染,保证服装档次,另一方面,也与节能环保的大趋势完成吻合。

作为公司主销产品的平缝系列机器,是各类服装加工中用量最大的设备,新一代6930、6910系列产品完全具备智能化,可以高度集成互联网技术,使服装加工设备具备了生产管理的功能,能够跟踪服装生产过程,直观地显示服装加工线生产节奏。另外,设备使用企业还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连接制造企业,对机器进行远程监控、对故障进行远程诊断和维修,类似于医院采用的远程会诊、远程治疗。

有了这样的能力,2016年,在国内高端市场、优质客户中得到规模应用,创造出独有的市场空间。

 

集成有效资源

2016年1月,标准在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目标任务时,公司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加强协同,统一步调,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既要追求方向的一致,也要追求步骤的一致”的思路。

这既是要求高层战略思维保持高度一致,也是要求标准内部自上而下、从内到外对公司战略的高度认同。强调公司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对母子公司的业务联动;开展泛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新形势下与供应商伙伴的新型合作模式。

标准股份推出高端品牌“威腾”,吸纳差异化品牌“海菱”,在西安、苏州、上海、德国凯泽斯劳滕建立起四个研发、生产、营销基地,形成产品细分、布局完整、物流便捷、灵敏制造的产业格局。大批量、小批量和个性化定制兼容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四地三品牌的分工进一步明确。

坐落在西安地区的公司本部,承担主品牌“标准”面向服装领域各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丰富的产品线长度和宽度,满足客户的宽泛需求。高端品牌“威腾”也在这里完成生产。苏州基地,承担“标准”品牌厚料系列产品的生产制造,在皮革、箱包、鞋帽、家具、汽车内饰领域培育起广泛的客户群体,是世界厚料缝纫机名镇的领军企业。

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标准股份“海菱”品牌形成独特的技术路线和突出的产品品质,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5月18日,标准海菱顺利乔迁至上海市松江区,新的篇章就此开启。

德国基地主要从事高端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深入欧美发达市场,面向世界顶级客户,为他们提供宽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少量的产品定制和改型。

强化三大生产基地在股份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各自资源的充分调配,客户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的共享,并统一列入公司战略。在品牌定位,客户群类分方面,进一步对菀坪、海菱进行区分,做到对同类产品的规避,避免生产力的无谓浪费。从而实现销售、生产科学调剂,技术优势互补、采购集约化的共赢目标。

2016年以来,标准对国内三个生产基地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进行了实际走访,综合分析三地供应体系的优劣,集中采购量,在股份公司范畴内形成战略供应商群体,实现规模采购。在与供应商责任共担的同时,也实现利益共享。

 

整合全产业链

在成为面向全球的缝制设备和服务方案提供商过程中,标准高度聚焦下游服装产业变化。随着服装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缝制设备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层次、多样化,对生产设备的需求也从缝中不断向缝前、缝中、缝后全方位延伸。这种情况,任何一家缝制设备企业都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全面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下游客户对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日益明确迫切,打造从输出设备转变为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引导下游客户工艺变化的能力才是关键,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推动标准实现真正的脱困转型。作为为服饰及相关领域提供成套设备和服务方案的综合供应商,标准在产业链技术集成、平台共用、资源整合上探索新的产业链合作模式。

基于全系列、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目标,2016年,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从前道裁床、铺布、拉布,后道吊挂、熨烫着手,寻找志同道合伙伴,做到资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平台共建,为下游提供真正的整体解决方案。

引进“标准牌”自动拉布机和自动裁床,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宽度。目前,“标准牌”自动拉布机已在常熟、福建等地的家纺、服装企业安家落户,与标准的服装、厚料领域的各种高性能缝纫设备配套,为客户提供全套服务,满足客户的整厂设计需求,填补了其在服装生产前道设备方面的空白,也依托其强大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捷和效率。

 

实现变革

欲脱困,须重构。战略的形成须深思熟虑,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思路决定出路。今天的标准,力求从上至下、从内到外统一思想,确定行进方针。七十年历久弥新的底蕴否能够支撑标准重上征途,围绕“调整结构,提升能力,协同共进,逆境求胜”的工作方针,成为面向全球的缝制设备和服务方案提供商,标准的内在变革让业界有所期待。

 

推动内在变化

标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率先在行业中实行销售服务分公司的营销模式,把售后服务送到服装密集区,送到客户的身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样的模式方便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对固定的密集客户群的直接对接,贯彻“以服务为先导”的理念,贴近市场,加强服务,促进销售,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下游产业持续转移,需要营销系统快速反应;当产品线不断扩展,需要营销人员具备全面服务能力的时候,这种架构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015年开始,标准营销系统开始机制创新服务分公司架构被彻底打破,9个分公司、3个办事处整合为6个大区和18个细分市场;网格化管理和目标与激励约束相结合的考核责任制全面推行;总公司一竿子插到底全面管控,各大区、各细分市场高效执行,业务和营销管理实现直通;三个各具重点的服务队,向全国市场提供针对性服务,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新品推广部把公司最契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及时推向市场,引导客户需求。

通过不懈的努力,标准营销业务运转明显加快,客户满意度明显增强。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支有目标意识、有任务压力、不讲客观因素、努力修正自身的营销团队成长了起来。在人员压缩20%的基础上,通过目标任务的层层落实,国内市场营销绩效明显优于行业水平,应收货款质量显著提高,取得明显优于行业整体水平的营销业绩。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状况下,抓住零售市场不放松,争取每一个客户,争取每一笔订单,体现出每一名销售人员的责任和担当,表现出可贵的正能量。

 

完善创新机制

在明确持续向中高端发力后,标准将继续巩固完善其行业中领先的创新机制与平台。

在机制创新上,标准采用项目负责制,以市场为导向,在国家技术中心架构之下,成立跨设计部的项目组,明确每一个项目具体的任务、时间、要求以及各节点的奖励办法,实现项目进度与研发人员效益的紧密挂钩,从机制上提高研发人员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

在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同时,标准多年来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先后与日本三菱公司、兄弟公司、精工公司,德国ASS公司,意大利JAM公司和台湾地区企业,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

2011年,与西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陕西省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科技资源,致力于应用世界前沿科学技术,解决服装纺织行业提出的多样化、智能化、高效生产、节能减排等要求。研究中心的高效运行,不仅帮助我们公司实现技术升级,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缝设备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012年,与际华3502职业装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始基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为客户提供缝制设备,也在服装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也有效地推动公司技术人员从单一关注产品转向研究市场、研究客户,随时获取市场一线信息,并将其及时转化为产品功能。

 

彰显传承力量

“职工同志们,你们好,上班的时间就要到了,请您按时进入工作岗位,做好班前准备工作,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工作标准,干好每一件产品,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标准’的信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这样的话语每天在标准清晨的广播中响起。

而在标准公司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教室里,一面悬挂着十余幅素描画像的墙壁令来访者印象深刻。上面篆刻这两行这样的字迹:光阴的故事,永恒的激励。这是纪念曾经为这个企业乃至这个行业奉献毕生青春与汗水的前辈们,这是标准七十年来最为珍贵的财富,也是标准的底蕴与能力。

对于标准人来说,曾经逝去的年代中,国企赋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深入骨子里代代相传。今天的标准人又增加了从事标准事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在人才待遇方面标准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但最优秀的人才可以牢牢坚守,得益于标准有着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依赖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人积极性,强调发挥团队作战能力的培养体系。

如今的标准研发中心,新老人才梯队层次合理,平均年龄31、2岁,最年轻甚至有92年出生。在良好的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项目逐级审核,以项目组团队能力提升为目标,依赖标准独有的“纠偏机制”,年轻人有着大量的实战锻炼机会,更不会担心犯错。

以人为本,标准人抛洒青春与汗水,并将理想与信念交织的精神之地。这是一代一代传承拼搏、奋进、无私奉献的态度。七十年来,“标准”在传承一个态度。对客户抱有敬畏的心理,对合作者抱有敬重的心态,对前辈们抱有敬仰的心声。

几起几落,沧海沉浮。在这个市场经济愈发深入,工业化加速的年代里,深邃的工匠精神,事业的荣誉感,敢于担当的责任,依然是我们这个行业最为可贵的财富。今天,固然标准昔日的辉煌渐渐散去,但有了这些根与魂,标准明天也必能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转自《中国缝制机械》2016年第6期